-
河北张家口打造巧手脱贫示范集群 助力京津冀巾帼协同发展
河北省通过构建"互联网+巾帼创业创新"服务体系,在张家口等重点区域布局200个巧手脱贫示范基地,同步培育百家女性科技企业,推动家庭手工业与冰雪旅游深度融合。此举将强化京津冀三地妇联协作,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同时为冬奥遗产转化提供产业支撑。 一、多维度构建女性创业生态体系 河北省以"巧手坊"为实体载体,结合线上大数据平台建设,形成"培训-生产-销售"全链条服务。在张家口、承德等地区优先布局示范基地,重点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手工文创产品。通过女性创业创新学院系统化培养技能人才,目前已建立覆盖编织、剪纸、布艺等20余类非遗技艺的课程体系。 二、数字经济赋能传统手工业转型 省级妇联主导的手工旅游产品大数据平台即将投入运营,该平台整合原料采购、设计研发、电商销售等环节,实现订单精准匹配。在保定白沟箱包、衡水内画等传统产业带,已有300余家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产品通过跨境电商销往海外市场。 三、京津冀协同培育冰雪产业新业态 依托冬奥场馆后续利用,张家口赛区周边正在形成"冰雪+手工"特色经济带。京津两地女企业家已与崇礼区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冬奥主题纪念品。廊坊、雄安等地同步建设巾帼众创空间,重点孵化冰雪装备研发、文旅服务类项目。 四、区域联动破解发展不平衡难题 通过建立跨省市妇联联席机制,组织北京798艺术区、天津杨柳青画社与河北贫困县结对帮扶。在燕山-太行山片区,重点扶持绒绣、宫灯等濒危技艺产业化,建立"企业包销+农户代工"的利益联结模式。预计年内带动5万农村妇女实现居家就业,人均年增收可达2万元。 五、政策集成保障可持续发展 省级财政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示范基地给予场地租金减免、设备购置补贴等支持。金融机构推出"巾帼贷"产品,累计发放低息贷款超10亿元。税务部门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将手工艺品增值税起征点提高至月销售额15万元。
2025-08-12
-
河北汽车制造业一季度增长16.6% 张家口沧州基地发力
2024年第一季度,河北汽车制造业实现稳健增长,增加值同比增长16.6%,纳税总额39.3亿元,产量达30.88万辆。在招商引资政策推动和重点项目落地带动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能源与高端车型成为增长新引擎,为全省工业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一、产业规模稳步扩张,发展质效同步提升。据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河北汽车制造业呈现规模与效益双增态势。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高于全省工业平均增速,产业贡献度进一步提升。纳税总额实现24.9%的同比增长,增速快于增加值增长,反映出行业盈利能力的增强。汽车产量同比增长8.2%,其中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产量达21.9万辆,占总产量比重超七成,同比增长7.1%,成为拉动产量增长的主力车型。 二、产品结构持续优化,高端化与新能源转型提速。2024年以来,河北汽车制造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向高端化、新能源化方向迈进。传统燃油车领域,高端SUV车型持续保持市场竞争力,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新能源汽车领域,多款新车型布局加速落地,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等技术路线同步推进,推动新能源汽车在总产量中的占比逐步提升。产品结构的优化不仅提升了单车型附加值,也增强了河北汽车在全国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三、重点项目落地见效,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升级。2024年第一季度,河北汽车制造业多个重点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张家口基地方面,领克汽车张家口工厂实现量产,该工厂采用先进生产工艺,产品定位中高端市场,投产后迅速形成产能。沧州基地方面,北京现代沧州工厂新一代ix35车型上市,凭借升级的配置和性能,市场反响积极,带动工厂产量提升。保定等地的龙头企业也加快新品布局,长城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P8即将上市,河北长安推出A00级纯电动轿车,进一步丰富了新能源产品矩阵,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持续凸显。 四、产业链协同发展增强,全年增长预期乐观。在产业规模扩大和结构优化的背后,是河北汽车制造业产业链协同能力的不断提升。通过招商引资,一批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落地河北,覆盖发动机、电池、电子控制系统等关键领域,降低了核心零部件外采成本,提升了产业链本地化配套率。同时,政策层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汽车企业提供研发支持、产能扩张等方面的保障。综合来看,随着重点项目产能释放、新品持续上市以及产业链协同效应的进一步显现,2024年河北汽车制造业全年有望保持稳健增长态势,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5-08-12
-
华电沽源风电与康保牧场签约 张家口康保新能源开发再提速
近日,河北华电沽源风电有限公司与康保牧场在新能源领域再度深化合作,签订500兆瓦太阳能资源开发协议,为张家口康保地区招商引资注入新动能。此次合作是双方继前期风电项目后的又一重要举措,将进一步激活当地可再生能源潜力,推动区域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战略协作的延续与升级 此次500兆瓦太阳能资源开发协议的签订,是河北华电沽源风电有限公司与康保牧场在新能源领域合作的延续与深化。双方此前已就风电开发达成共识,通过签订框架协议奠定了良好合作基础。此次聚焦太阳能资源开发,既是对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双方基于区域资源禀赋,对绿色能源开发路径的进一步拓展,体现了合作从单一能源类型向多能互补模式的升级。 二、康保牧场的资源禀赋与开发优势 康保牧场位于张家口市康保县,地处坝上高原,毗邻内蒙古自治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与气候条件。该区域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年日照时数最高可达3241小时,属于全国太阳能资源Ⅱ类地区,具备开发大型地面光伏电站的优越条件。同时,牧场广阔的土地资源为规模化开发提供了空间保障,加之当地在新能源项目建设中已形成的配套基础设施,进一步降低了项目开发成本,提升了投资回报率。 三、企业开发实力与资源储备布局 河北华电沽源风电有限公司作为深耕坝上地区的新能源开发企业,始终将可再生能源开发作为重要战略方向。在推进现有项目建设的同时,公司注重与张家口当地政府的沟通协作,通过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及时掌握区域能源发展规划与资源分布情况。经过持续布局,目前该公司在坝上地区的风、光资源储备总量已达到376万千瓦,涵盖风电、太阳能等多种能源类型,为后续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项目开发的多重价值与前景 该500兆瓦太阳能资源开发项目的落地,对张家口康保地区具有多重积极意义。在能源结构优化方面,项目建成后将增加清洁电力供应,减少传统化石能源消耗,助力区域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在产业发展方面,项目开发将带动光伏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运维服务等相关产业链发展,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作为大型新能源项目,其示范效应将吸引更多新能源企业关注张家口康保地区,进一步提升区域招商引资吸引力,推动形成新能源产业集群。 五、政企协同推动绿色发展新格局 河北华电沽源风电有限公司与康保牧场的合作,是企业与地方协同推进绿色发展的典型案例。当地政府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政策支持,为企业开发新能源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企业则凭借技术、资金与管理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这种“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不仅加快了可再生能源项目落地进程,也为张家口康保地区构建“风光互补、多能协同”的新能源体系提供了实践经验,助力区域在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坚实步伐。
2025-08-12
-
光大银行张家口分行启幕 银企携手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张家口市招商引资工作再添金融新动能。2024年5月,中国光大银行张家口分行正式开业并举行银企合作签约仪式,标志着该行成为入驻张家口市的第二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此举将进一步优化当地金融资源配置,为区域基础设施、绿色产业及乡村振兴等领域注入强劲动力。 一、 深耕区域发展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光大银行近年来持续加大对张家口市的资源倾斜。2023年至2024年初,该行联合当地骨干企业设立总规模80亿元的发展建设基金,重点支持交通、能源等基建项目;同时,为市高等级公路资产管理中心提供20亿元授信,助力路网升级。在涉农领域,光大银行与十余家农业龙头企业及项目建立合作,截至2024年4月末,累计投放贷款超百亿元,覆盖种植、加工、冷链物流等全产业链。 二、 战略布局再升级 服务能效双提升 张家口分行的设立是光大银行完善京津冀服务网络的关键一步。新分行将依托总行综合金融优势,聚焦“绿色金融”“科技金融”两大主线,对接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需求,为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项目提供定制化融资方案。此外,分行还将深化与宣钢等传统产业龙头的合作,推动技术改造与低碳转型。 三、 政银企协同发力 签约仪式成果丰硕 开业仪式上,光大银行张家口分行与市高等级公路资产管理中心签署战略协议,双方将在智慧交通、ETC场景拓展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此举有望提升区域交通数字化水平,同时为后续银企合作树立标杆。与会人士表示,此类合作模式将逐步推广至冰雪经济、大数据产业等特色领域。 四、 未来展望: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 根据规划,光大银行张家口分行将紧密围绕当地“十四五”规划,未来三年内计划新增信贷投放不低于200亿元,重点支持冬奥遗产利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等重大项目。同时,分行将设立专项工作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一企一策”服务,破解融资难题,全面赋能区域经济提质增效。 此次光大银行的深度布局,不仅强化了张家口市多层次金融供给体系,更通过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书写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新范本。
2025-08-12
-
河北承德张家口推进绿色转型 矿山减量助力京津冀生态建设
近年来,河北省以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为目标,通过严格矿产开发管控与招商引资绿色产业双轮驱动,推动矿山企业数量大幅压减。全省以生态优先为导向,实施资源整合与补偿退出机制,引导传统矿业资本向可持续发展领域转型,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一、矿产资源开发格局深度调整 作为全国矿产资源大省,河北省历史峰值期矿山企业数量超过2万家。通过依法关停生态破坏严重、水资源浪费及安全不达标矿山,2017年全省矿山企业已缩减至2746家,其中固体矿山占比85%。当前政策明确要求,以2017年为基数,2020年固体矿山数量削减三分之一,2025年实现总量减半。 二、分类施策完善退出机制 河北省建立差异化补偿制度:对主动退出的矿山,全额返还矿业权价款及保证金,并发放额外奖励;政策性关闭矿山可获得费用返还与基础补偿;违规关闭矿山仅退还合规费用。重点扶持张家口、承德等资源依赖型地区,通过财税倾斜与项目支持缓解转型阵痛。 三、生态修复与产业转型同步推进 在压减矿山规模的同时,河北省将矿山生态修复纳入省级重点工程,采用植被重建、地质灾害治理等手段修复历史遗留矿区。鼓励原矿业资本投向清洁能源、生态旅游等产业,承德市已形成光伏发电与休闲农业结合的示范项目群。 四、京津冀协同治理成效显现 通过跨区域联防联控,河北省与京津建立生态补偿联动机制。张家口坝上地区关停矿山后,重点发展风电产业,其生态屏障功能显著提升。监测数据显示,京津冀PM2.5浓度较治理前下降超40%,滦河、潮白河流域水质改善明显。 五、长效监管巩固治理成果 河北省实施矿山动态监测系统,运用卫星遥感与地面巡查结合手段,严防已关闭矿山死灰复燃。新建矿业项目实行生态红线一票否决制,并将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纳入采矿权延续审批必要条件。 当前,河北省正通过立法明确矿产资源开发总量约束性指标,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这种以减量换质量的转型路径,为资源型地区协同解决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提供了实践样本。
2025-08-12
-
怀来高新区五大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怀来县通过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2017年,河北怀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举行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秦淮新媒体大数据、航天产业基地等五大项目同步启动,总投资额超百亿元,标志着当地以数字经济、高端制造、健康文旅为主导的产业布局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一、聚焦三大主导产业构建现代体系 此次集中开工的五大项目中,秦淮新媒体大数据基地将建设京津冀地区规模最大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怀来航天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卫星应用及航天新材料;天保京北健康城规划建设医养结合示范区;恒大葡萄酒交易中心整合产区资源打造国际交易平台;沙城第六小学则为产城融合提供配套支持。这些项目均围绕怀来县确立的"数字经济、航空航天、葡萄文旅"三大核心产业展开。 二、年度重点项目投资规模创新高 2017年怀来县首批安排重点项目达136个,涵盖基础设施、民生工程、产业升级等领域,计划年度投资近200亿元。其中3个项目入选省级重点工程,16个项目纳入市级重点项目库,显示出当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特别在数字经济领域,怀来县正加快构建从数据存储、处理到应用的全产业链。 三、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服务保障 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怀来县成立专项工作组,建立"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推进机制。在行政审批方面推行并联办理,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40%。同时配套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用地、税收等优惠,并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四、培育经济增长极推动高质量发展 这批项目的实施将直接创造逾万个就业岗位,预计建成后年新增产值超300亿元。航天产业基地将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航空航天特色产业集群;新媒体大数据中心可满足京津冀地区80%以上的数据存储需求;健康城项目将填补区域高端医疗资源空白。怀来县通过重大项目牵引,正在构建"产城融合、创新驱动"的发展新格局。 随着首批重点项目的全面开工,怀来县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能级提升、城市功能完善等方面迈出关键步伐。未来当地还将持续引进产业链核心项目,加速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新的实践样本。
2025-08-12
-
怀来首家建材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政企联动激活县域创新动能
河北省怀来县近年来将招商引资与培育本土企业相结合,通过资本市场赋能推动产业升级。2023年,张家口家诚首佳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在石家庄股权交易所挂牌,成为怀来县首家上市企业,标志着当地在装饰建材领域的科技创新与资本运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一案例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路径。 一、资本市场突破带动县域产业升级 怀来县聚焦绿色建材、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将企业上市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2023年,家诚首佳成功挂牌区域性股权市场,其主营的环保型装饰材料研发业务获得资本认可。该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已取得多项专利技术,其上市不仅填补了怀来县资本市场的空白,更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二、构建全链条企业培育体系 当地建立"孵化-成长-上市"梯度培育机制,形成动态管理的后备企业资源库。通过专项政策对拟上市企业给予土地、税收等支持,组织金融机构开展精准对接。2022年以来,怀来县已累计为中小企业提供超过数亿元融资支持,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六成以上。 三、创新生态激发创业活力 怀来县将企业上市工作与创新创业深度融合,打造科技型企业孵化平台。通过建立产业基金、举办创业大赛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早期项目投资。目前全县已培育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十余个,科技型中小企业年均增长率保持两位数,形成资本与创新互促的良性循环。 四、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怀来县积极承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家诚首佳等企业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将固废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应用于新型建材生产。这种"科技+资本+产业"模式,正推动怀来从传统农业县向科技创新型县域经济转型。 此次企业上市是怀来县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成果,未来当地将持续完善上市服务机制,重点培育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潜力企业,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8-12
-
张家口高新区老鸦庄城中村改造工程竣工 千余户居民喜迎新居
作为张家口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高新区老鸦庄城中村综合改造工程近日全面竣工。该项目总投资达30亿元,是当地历年来规模最大的城市更新工程,建成后将解决1300余户村民的住房问题,同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城市品质提升的标杆案例。 一、项目背景与规划定位 老鸦庄片区原为张家口高新区典型的城中村,基础设施陈旧,居住环境亟待改善。2024年,张家口市政府将该区域纳入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库,规划建设集安置住宅、商业配套、教育医疗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项目采用"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模式,通过土地集约利用实现产城融合。 二、工程建设亮点 1. 安置房全部按绿色建筑标准建造,配备地暖系统与节能门窗,户均面积较原住房提升约40%。 2. 同步建成12班制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近万平方米社区公园,15分钟生活圈覆盖率达100%。 3.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率创新高,建有双层停车场及综合管廊,有效解决"空中蜘蛛网"等城中村顽疾。 三、社会效益分析 改造后区域新增就业岗位超800个,预计带动周边商业增值约5亿元。原村民除获得产权调换房屋外,还可享受集体经济组织分红。第三方评估显示,项目使该区域土地价值提升近3倍,为后续招商引资奠定基础。 四、后续管理机制 张家口市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将采用智慧社区管理系统维护改造成果,包括电梯物联网监控、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等数字化应用。同时保留部分村史文化元素,通过文化墙、村志陈列馆等方式延续地方记忆。 该项目的完成标志着张家口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阶段性突破,相关经验已纳入河北省城市更新典型案例库。未来三年,张家口市计划再推进12个同类项目,总投资规模预计超百亿元。
2025-08-11
-
张家口重点项目建设提速 "四大两新一高"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今年以来,张家口市以招商引资为抓手,聚焦"四大两新一高"主导产业体系,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前七个月全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7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6.52%,其中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近70%,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 一、主导产业引领投资热潮 围绕大生态、大旅游、大数据、大健康和新能源、新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布局,张家口实施"260+100+100"项目攻坚计划。浙江吉利整车制造、晶澳太阳能组件等60个续建项目快速推进,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74.84%;昌安汽车零部件、亿华通氢能基地等73个新建项目已落地开工,开工率达73%。 二、重大项目发挥支撑作用 阿里巴巴张北云计算产业园、河钢宣钢高新园区等标杆项目加速建设,19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6.44亿元。特别在新能源领域,察北太阳能光热发电、黄盖淖太阳能小镇等13个前期项目提前启动,推动绿色能源产业集群发展。 三、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全市重点项目投资占固定资产总额比重超40%,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比显著提升。哈工大工研院孵化器、原轼金刚石线等科技型项目加快建设,反映出张家口正从传统产业向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型。 四、协同机制保障项目落地 通过建立项目调度、要素保障等工作机制,张家口实现续建项目投资完成率78.18%,新开工省重点项目进度34.41%。海陀小镇度假区、蔚县松枝口生态旅游等文旅项目提前实施,彰显出跨部门协作成效。 当前,张家口正以重点项目为引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产业链招商,为后奥运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随着"四大两新一高"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2025-08-11
-
张家口经开区: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 工业强区建设提速增效
近年来,张家口经开区立足工业强区发展战略,通过强化招商引资、推动产业升级、优化创新生态,持续激发工业经济活力。目前,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4家,工业经济呈现蓄势待发的良好态势。 一、强化政策引领,构建全链条扶持体系 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张家口经开区系统谋划政策供给,形成覆盖企业发展全周期的扶持体系。该区相继出台工业地产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总部类、产业类、金融类企业房屋租赁补贴标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园、楼宇经济服务平台等项目,为初创企业提供办公场地、技术支持等一体化服务。同时,投资建设全市首家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平台,整合政策咨询、市场对接、人才服务等功能,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帮扶,有效提升服务企业的精准度和效率。 二、破解要素制约,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针对企业发展中的融资、用地等瓶颈问题,张家口经开区多措并举破解要素制约。在融资方面,积极协调担保机构与企业对接,引导5家担保公司为180家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支持,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对重点工业企业给予精准帮扶,出资支持张家口原轼新材料有限公司、金风科技张家口分公司等企业进行厂房改造和设备升级,助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技术水平。在环境优化上,持续推进工业领域污染治理,通过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整改提升传统企业、拆除燃煤工业锅炉等举措,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腾出环境容量,营造绿色发展空间。 三、聚焦产业升级,培育高端产业集群 张家口经开区以打造“4个新区”为目标,紧盯技术改造和项目引进两大抓手,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传统产业改造方面,通过实施技改项目推动企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近年来累计完成多项技改项目,推动传统制造业提质增效。在新兴产业引进上,重点瞄准高新技术领域,成功引进金刚石切割线、风力发电机整机等重大产业项目,这些项目产品质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全区工业经济注入新动能。目前,以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 四、厚植创新生态,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张家口经开区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抓手,通过完善创新平台、强化科技服务,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该区支持企业建设研发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同时,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截至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增至104家,创新主体规模持续壮大,为工业强区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通过一系列举措,张家口经开区工业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占比逐步提高。未来,该区将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推动更多传统企业向高新技术领域转型,进一步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2025-08-11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